【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單車節下月初舉行 專家教路備戰訣竅

發佈時間: 2017/09/07

由旅發局主辦的「第三屆香港單車節」下月8日舉行。參賽者正忙於備戰,有物理治療師指,單車新手易因熱身不足或運動量過大,導致膝蓋外側疼痛,若握把手時用力過度,亦會引致肩頸疲勞,提醒參賽者於訓練前後進行適當拉伸運動;另有單車教練建議,訓練時嘗試完成30公里,為賽道的距離建立準確預算。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說,業餘車手與單車新手的常見傷患各有不同。「業餘車手的問題主要圍繞背部及膝頭,多由長時間訓練導致而成。」他指,車手控制單車時須將身體前傾,惟此動作會增加下背壓力,令腰部出現深層痛楚。此外,若車手過度集中於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的肌肉)的訓練,會容易令大腿筋膜繃緊及發炎,「筋膜發炎後,更會磨損膝頭外側,出現痛楚。」

體能訓練也重要

他強調,不論是業餘車手或單車新手,都應在運動前後進行拉伸運動及放鬆,「肌肉、筋膜及關節的伸展尤其重要。」即使簡單的背部伸展,或以滾軸按摩棒按摩疼痛處,亦有效達至紓緩效果。

今年賽事同樣設有30、50公里組別,在往年賽事中,30公里組別深受市民歡迎。但單車教練溫振豪指,30公里的賽事對新手已相對吃力,「具體而言,30公里等同於來回火炭至大埔兩次。」他建議參賽者於訓練時嘗試完成30公里,先汲取踩長途車的經驗。今屆賽事尾段,車手須經過長達1公里、坡度達6%的尖山隧道。溫說,大埔新娘潭單車徑的斜度與尖山隧道相若,參賽者可到該處進行訓練。

除了「實戰」,體能訓練同樣重要。溫指,不少新手在騎單車時只運用到大腿前肌,「完整的踩踏動作應同時運用到大腿前、後肌肉。」因此建議車手多做核心及背部訓練。

實習記者︰陳冬綾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