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新技術 聽到氣體聲辨症

發佈時間: 2017/07/19

氣體原來會發出聲音?中大團隊利用光聲光譜技術擴大氣體的聲音,可實時「聽到」甲醛、一氧化氮的有害污染物,更可分析病人呼出的氣體,即時知道胃部有否幽門螺旋菌,此技術將於10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進行臨床測試。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任偉稱,氣體一直都會發出聲音,只是聲音太小,耳朵聽不到,而他研發的光聲光譜技術,是利用激光打進氣體分子,再透過石英音叉「放大」氣體聲音,憑聲來辨識出氣體濃度。他指,該技術本來只是學術研究,後決定更「貼地」,如用來偵測幽門螺旋菌,從而找出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警號。

測幽門螺旋菌 即時知結果

幽門螺旋菌為第一類致癌物,除用胃鏡,醫院亦用碳13尿素呼氣法(UBT)呼氣式測試。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總護士長程月玲指,UBT裝置成本每部40萬至50萬元,維修保養費亦高,每次測試須10分鐘才有結果。針對幽門螺旋菌,團隊研發出二氧化碳(CO2)同位素呼氣分析裝置,透過偵測病人呼出的氣體C13的濃度,實時知道結果,裝置成本可控制在1萬至2萬元內。

另外,該團隊亦開發甲醛檢測儀,了解室內的甲醛含量,因可實時得知結果,可於短時間內偵測全屋情況,甚至分析甲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