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無良中醫涉開高劑量類固醇 濕疹B生白斑

發佈時間: 2017/06/26

醫濕疹不幸變白化﹗註冊中醫師彭惠明處方的濕疹藥膏早前被指有嚴重副作用,用後會令皮膚出現白斑。衞生署調查後發現,涉事藥膏含高劑量類固醇,超出嬰兒可用分量600倍,已下令回收;有苦主指彭曾強調藥膏不含類固醇,質疑對方刻意瞞騙。

截至昨午5時,衞生署接獲約117人報稱曾使用彭惠明處方的濕疹藥膏後而出現副作用。約1個月前帶同半歲大兒子往向彭求診的鄧太,因不想兒子塗類固醇藥膏,故往中醫求診,而彭處方藥膏時聲稱是自家製作,絕不含類固醇。惟其子用後大腿部分皮膚持續變白,令她懷疑兒子類固醇中毒,遂於本月16日向衞生署投訴,署方3日後派員取樣化驗,結果證實藥膏所含類固醇超出嬰兒用量600倍。鄧太斥彭在衞生署介入調查後「改口」,指涉事藥膏在內地購入,認為他是刻意欺騙患者。

超標600倍 衞生署下令回收

另一事主黃太的半歲大兒子用藥約1個月,事發後即停用藥膏,皮膚即紅腫甩皮。鄧太指部分小童患者用藥逾1年,停藥後復發情況嚴重;且嬰幼兒若長期使用涉事類固醇或引致白內障及青光眼,醫生建議要驗眼及驗血確定無其他後遺症。她上周六曾到彭的診所要求退款,惟對方態度惡劣,僅願就藥膏退款。相關診所昨無營業,記者曾致電相關中醫診所及手機,均無人接聽。

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指,該中醫師可能違反《香港註冊中醫專業守則》及《商品說明條例》,要求海關介入,並要求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召開紀律聆訊。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類固醇本身是安全藥物,但分7級,治療不同程度的濕疹,「若不遵醫囑過量使用,有機會導致皮膚反覆發炎,產生深色或白色坑印。」陳指,若用藥後發現皮膚變薄,微絲血管增生,便要注意或是用藥過量,一般以臉和大腿內側最易受影響。他補充,不少人將類固醇藥膏當成潤膚膏,但實質類固醇藥膏無保濕作用,不另搽潤膚膏皮膚會愈來愈乾,「曾有病人病情好轉後,將類固醇藥當日常潤膚使用,令大腿內側皮膚萎縮。」

本屬安全藥物 須按量使用

註冊中醫陳俊傑指,中醫亦有用藥膏治濕疹,但不含防腐劑,保存期短,多數不會自行製作。他指,治療濕疹的外用方,如以新鮮臭草加土茯苓洗身,效果可很快,甚至即日見效,但非人人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