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清皇太后萬壽圖香港首展 館方:具挑戰性

發佈時間: 2017/06/21

歷史博物館下月2日起,將舉行為期3個多月的《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覽,是次展覽是首次以清朝帝后的壽辰為主題,當中亮點為原本長近28米、描繪崇慶皇太后六旬慶壽活動的《崇慶皇太后萬壽圖》卷,將有當中12米首次於北京以外展出;還有乾隆為父親賀壽的手抄佛經。

是次共展出210組共425件故宮博物館藏品,博物館昨為其中三組重要文物「開箱」,包括《崇慶皇太后萬壽圖》第4卷《蘭殿延禧》,該畫作是乾隆帝找宮廷畫師所畫,合共4卷。今次展出的一卷繪畫了賀壽戲曲的三層大戲台、各人忙碌準備唱戲等畫面。

潮濕不利金屬文物

文物修復辦事處館長(文物修復)廖慧沁指,今次將展出畫卷其中12米,比07年展出《清明上河圖》的6米更長,很考裱畫師功夫;加上畫卷在過去256年都很少被展開,至今顏色仍鮮艷,故要小心控制館內光綫、溫度及濕度,極具挑戰性。

另外,乾隆為父親雍正帝祈求長壽所手抄的《如來陀羅尼經》冊及銅鍍金雙龍鈕雲龍紋編鐘都會展出;而編鐘則是康熙52年所鑄造,用以演奏清代皇帝萬壽節慶典中所奏的《中和韶樂》。

文物修復辦事處助理館長(文物修復)謝志遠指,潮濕環境不利金屬文物,故要用高效控濕材料,將編鐘的展櫃濕度控制在50至55%。歷史博物館館長許小梅指,館方會以動畫、電視放映、仿製品等讓市民觀賞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