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58%選先同居後結婚 港青年生育意願減

發佈時間: 2017/06/13

家計會於1975年以「兩個就夠晒數」鼓勵市民減少生育,但最新調查發現,表示願意生育的青少年數字較10年前下跌兩成,表示先同居後結婚的人數也創新高,顯示先同居、後結婚或會成為社會常規。有學者估計,這與樓價高企及西方觀念影響有關。

家庭計劃指導會昨公布2016年青少年與性研究報告,表示將來會先同居、後結婚的青少年佔整體58%,首次超越表示將來會結婚而不會同居者(35%)。至於生育計劃,7成多受訪中學生表示會生育孩子,較2006年的6成為高。但在18至27歲的青少年中,只有5成多指將來會生育孩子,較2006年的71%為低。至於平均理想子女數目,則在過去20年的調查中繼續下降至約1.3名。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指,90年代開始做父母的都受社會風氣和西方觀念影響,不再認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不會期望子女百子千孫,令子女長大後也不會有這個觀念。

初中生乏性知識

周永新稱,現時樓價高企,年輕人缺乏經濟能力置業,所以即使親密如夫婦,仍選擇同居。而組織家庭的主要作用是生育,因此當同居數字上升,生育率下降屬意料之內。他指日後會出現大量老無所依的現象。

此外,家計會昨公布的報告亦顯示,在色情資訊方面,近6成中學男生有觀看色情物品,33%女生曾觀看,而當中約兩成有觀看色情物品的男生,在過去一個月曾觀看15次。報告並指,中一至中二的性知識題目,平均分較對上一次2011年調查時再低1分,只有約5分;當中女學生在有關「女孩子初次性交會否成孕」和「共用針筒會否傳染愛滋病」的答對比率,分別下降14%和22%。

家計會執行總監范瑩孫指,多次調查顯示青少年對有關成孕問題的答對率較低,擔心是否因學校在性教育工作並不投入,認為應從小學開始為學生進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