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第4間癌協中心啟用 支援病人與家屬

發佈時間: 2017/06/05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據醫管局數字,每年平均有逾2.7萬人確診患癌。患者徬徨無助,總希望有同路人分享或社區協助,惟調查發現,社區支援服務使用率偏低,即使有7成人知道有免費支援,但只有3成多使用過。而第4間癌協服務中心將投入服務,希望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心理治療。

年約40歲的Gabriella,2011年確診患乳癌,當時幼女Grata只有8歲。眼見女兒擔心自己快離世,長期情緒低落,她遂故意在女兒面前打化療針,才令女兒慢慢學會接受。但翌年康復後遇上公司裁員失去工作,頓感徬徨,經朋友介紹下認識癌協服務中心,接受繪畫和手工藝等藝術治療,又學習瑜伽減壓,心情逐漸平靜。

互相分享開解 添正能量

她指,在癌協與曾經或正在患癌的同路人互相分享和開解,增添正能量。她又指,女兒沉默寡言,癌協為病人子女而設的「彩虹會計劃」讓女兒學習表達情緒和想法。

鼻咽癌康復者阿May則說,頻密的化療和電療帶來很大痛楚,當時認為自己是家人負累,打算放棄治療,剛巧在網上認識癌協服務中心,康復後參與其攝影課程,學習以相片分享感受,也令她與熱愛攝影的丈夫關係拉近。

7成人知悉服務 使用率低

癌症基金會在4月25日至上月10日以電話訪問1,015名癌症患者和照顧者,超過7成受訪者指,知悉本港非牟利機構有提供免費癌症支援服務,但當中只有3成多有使用過,使用率偏低。

基金會現時轄下有3所癌協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天水圍、黃大仙和中環,為癌症病患者和照顧者提供心理治療。在賽馬會資助下,第4所服務中心將於下周一(12日)正式投入服務,預計可為3,500名來自葵涌及青衣區的低收入家庭病患者,提供臨床心理評估和藝術音樂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