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動態超聲波尋痛源

發佈時間: 2017/05/22

常玩電腦、手機有「致命」後遺症!國際肌肉骨骼疼痛協會指,常做「低頭族」或致肩頸痛頻現,有患者日用8小時電腦致頸痛,要「打嗎啡」止痛;有人因「痛足36小時」而企圖自殺,後經動態超聲波檢查及作針對性治療,問題才解決。

用手機煲劇和工作,是低頭族生活常態。國際肌肉骨骼疼痛協會創辦人及主席李靜芬醫生指,據2012年一項調查發現,逾6成港人有肩頸痛問題,半數人有腰背痛,主因料與不良姿勢有關︰「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令人常低頭上網;上班族常用頸夾着電話傾,亦易拉傷。」

惟患者多方求醫,亦未必能對症下藥。任職股票經紀、48歲的李先生日用6至8小時電腦,去年健身時突感右頸疼痛,經X光和磁力共振檢查發現有頸椎退化及頸椎椎間盤凸出,惟使用輕量嗎啡亦未完全止痛。

痛足36小時萌死念

痛症使李先生打鍵盤及用滑鼠都有困難,經超聲波檢查後,才知道痛楚是來自肌肉繃緊,配合物理治療後即大有改善。

61歲的孔女士常用頸夾着電話傾公事,2008年起頸痛並驗出有骨刺,但跌打、骨科、臨床腫瘤科及神經科都找不出病因,刮痧、「放血」亦無改善,曾痛足36小時無法入睡,「用刀仔拮都無咁痛,曾有抑鬱症,爬出騎樓想自殺」。2009年她經超聲波確診肌筋膜疼痛症,經針對性治療放鬆肌肉後即有改善。

李靜芬醫生補充,X光、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僅提供同一位置的靜態資料,但動態超聲波可透視病人肌肉、筋膜、骨骼和神經活動情況,更易找出病因。

記者︰脫芷晴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