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3少女改良面膜變人工皮

發佈時間: 2017/05/22

2015年台灣八仙樂園派對粉塵大爆炸,導致多人嚴重燒傷,由於燒傷者清創時需要敷皮,人皮一度出現短缺。3名就讀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女生受慘案啟發,將原為貪靚用途研製的美肌面膜,以天然物料改良為廉價的人工皮敷料,冀該些人工皮可於燒傷意外時無限救人。3名少女憑此發明,奪得「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冠軍。

今屆「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6隊最後殺入決賽的中學隊伍中,聖保祿學校包辦冠軍和亞軍兩席位。其中奪冠的聖保祿學校3名中四女生,其研發的全新人工皮傷口敷料,概念源於台灣2015年的粉塵爆炸案;團隊成員之一黃安恩同學指,台灣粉塵爆炸案中,當時使用的植皮方法產生不少問題,如會不夠皮及有排斥作用等。

適合處理大面積燒傷

她指出,該團隊成員早於中一時因暗瘡和皮膚不好等問題,研發不同功效的面膜,例如保濕、美白,亦可助修復暗瘡印,面膜又可加不同材料。團隊遂按當初研究面膜製法作為藍本,研發新的治療皮膚方法,及使皮膚加速復元。

黃同學續稱,她們以海藻酸鈉、黃原膠等物質研製全新的人工皮配方,更適合處理大面積燒傷,亦不黏皮膚、成本不高、可以自然降解,「希望未來能夠提高物質的透氣度及舒適度,亦希望可以在生物上進行測試」。她表示,希望科研成果不單只是改善外觀,更希望可以救人一命。學校將會為產品申請專利。

評審之一、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及生物學工程學部教授周敬流博士指出,今次計劃的產品十居其九也不可以立即應用,起碼要花多5至10年、經過更多嚴謹的測試及修訂,才可以真正應用出來,希望各「科學家」繼續完善產品。

微珠消除奶類乳糖

今屆比賽中另一隊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學生,就憑乳糖酶微珠得獎。成員之一姚懿育同學指出,因她有位鄰居兼朋友患乳糖不耐症,「出街連咖啡都不能飲,外出吃飯選擇很少」。全球有65%患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令她希望研發產品,令患者也可以安心飲用奶製品。

團隊研製的乳糖酶微珠,概念源於一些帶口味的飲管微珠,只要在奶品加入裝有微珠的茶包10分鐘,就可有效消除奶類的乳糖,微珠更可重複重用15次,使患者多一個選擇。

至於今次比賽的季軍,則由保良局顏寶玲書院團隊奪得,研究以由辛酸、檸檬酸、脂肪酶合成的酯,協助處理海上油污問題,並可重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