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網購陷阱 $130買鞋要畀$290月費

發佈時間: 2017/05/16

近年網購愈趨普及,但消委會接獲的投訴中,發現海外網店原來隱藏3大陷阱,包括吸客優惠隱藏會員收費條款;網站商號非在本港註冊,顧客難以追討款項;及貨品標價與交易結算時使用不同貨幣。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平」而隨意網購。

張小姐去年10月因一個網站宣傳「新會員可享首件貨品半價優惠」,因此申請成為會員,以130元優惠價買鞋。一個月後她發現信用卡被扣290元,遂致電網站公司查詢,職員回覆指張網購時剔選了註冊會員,故公司按條款收取每月290元會費。

買音樂會飛 貴過實價

張不滿會籍條款及收費不起眼,認為有誤導之嫌,向消委會投訴。由於網站非本港商號,並在回覆電郵中強調已列明會籍收費條款,會員享每月購物優惠,若不打算購物,須於下一個註冊日結帳周期的5日前,透過網上帳戶選取「跳過這個月份」,否則便會每月收會費,會員亦可隨時在網上終止會籍。張最終無法追討。

另一宗投訴中,陳小姐以信用卡在一個網站以1,000元購買2張音樂會門票,收到門票時發現每張門票實價僅280元,位置距離舞台甚遠,要求換飛,但網站聲稱只是交易平台,不會干涉門票持有者的定價。事主向消委會投訴,消委會發出電郵予網站,但一直無回音。因網站在西班牙註冊,在香港無辦事處,消委會無法介入作出調停,只建議事主循法律途徑追討。

港元標價 人民幣埋單

另外,黃先生網購一對標價「HK $499」波鞋,以信用卡付款後,收到短訊通知被扣人民幣481.35元,相當於500多港元。黃查詢後始知網站聲稱出售的貨品有些會以日圓、美元或人民幣結算,他要求取消交易,但網站指退款要扣8%手續費,建議送他兩對襪作補償。黃拒絕,消委會協助時發現,多次接觸網站列出的聯絡方法不果,商戶報稱的地址亦不正確,只能建議事主循其他途徑追討。

消委會去年接獲3,202宗有關網購的投訴,今年首4個月亦有958宗,主要涉及送貨延誤、價格爭拗、貨品及服務質素等,當中涵蓋旅遊、酒店、個人護理、電訊產品、衣履等。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稱,過往會方接獲的相關投訴中,約7成可成功調停,而不少網購投訴牽涉海外網站,若出現爭拗的確難以成功追討。

「.hk網站」不等於港商號海外追討難

消委會表示,不少網站即使選擇地區為「香港」,或顯示「.hk」字眼,亦不代表該網站由本地公司營運,部分網站不設實體店,即使列明聯絡方法或地址,亦不代表可聯繫到,遇上消費爭議時,只能採用網站提供的方式嘗試聯絡賣方,若賣方不跟進,消費者亦無計可施,追討海外商號更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