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豎琴導師愛心施教 讓孩子輕鬆學習

發佈時間: 2017/05/12

在家長催迫下,豎琴往往淪為孩子爭獎項或考學校的工具。豎琴導師區美施望透過短短的課程,給予孩子在讀書考試夾縫中一點喘息空間,讓他們重新愛上音樂。

曾為幼教工作,同時身兼音樂治療師等的區美施,2009年愛上豎琴,決意跟隨外籍老師學習,本為自娛,在偶然機會下試教朋友的女兒,豈料其他家長得悉後,紛紛送孩子跟隨她習琴,誤打誤撞下成為豎琴導師,年紀最小的學生僅3歲半。

學生屢奪國際獎項

區美施坦言,不是要培養到學生像郎朗或李雲迪,而是希望他們回歸基本,開心地彈琴,真正享受並愛上音樂。她特意按孩子的興趣,親手在豎琴上塗上他們喜愛的卡通人物和顏色,例如其中一部琴便塗上可愛的比卡超圖案;密密麻麻的五綫譜,容易令孩子失去興趣,她從台灣、加拿大等地購入樂理書,除了填色,更可以貼貼紙、畫圖等;又反其道而行,讓學生通過唱歌認識樂理,學習趣味倍增。

雖然只任教年多,但她的學生已屢奪國際獎項,其中6歲的徐梓翹代表香港參與去年CAMAC PRIZE TAIWAN台灣豎琴大賽,並以最年幼者進入總決賽,勇奪撥鍵豎琴組最後7強的入圍獎及網絡人氣大獎。她的學生亦積極備戰今個月舉行的第2屆全港兒童藝術節,以及7月的第22屆聖西西利亞國際音樂大賽和國際聯校音樂大賽初賽。

區美施坦言,有家長直接問她能否報名考試、參加比賽等,以便報讀學校,平均10位學生家長只有1位表明不需要考試,「香港的教育制度,就是(學校)從面試揀選好的(學生),就像成人見工一樣,面試時也看成績經驗,所以家長才緊張孩子去學興趣班」。她相信單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教育制度和家長的心態,但可以調整教學法,例如在彈奏考試歌以外,會編排時間教導孩子喜歡的兒歌,望孩子在夾縫中有一點喘息空間,「有時孩子不懂表達情緒,讓他輕鬆一下、給予一點關心,不會阻礙進度,但可助減壓」。

攝影:冼偉倫

記者︰蕭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