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擾亂自然環境 放生恐變殺生

發佈時間: 2017/05/04

昨日佛誕,不少佛教信徒都買海鮮放生,冀行善積德。惟胡亂放生龜、魚、兩棲爬行類,除會擾亂原生態環境,更有機會帶來疾病,為生物帶來危機,隨時「放生」變「殺生」。有團體指,過去5年,因放生救回的龜,由10隻增加至逾百隻,但當中只有1成獲得「重生」。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行政總監段國樑表示,過去5年,每次從宗教活動中因放生救回來的龜,由10隻增加至逾百隻,其中只有10%能成功獲得「重生」,救回後被領養,其餘則因器官衰歇等死亡。他憶述,不少被放生的龜,其龜殼均被刻上文字或符號,布滿鮮血及潰爛,「放生到底是積福還是造孽?」

人工飼養魚蝦蟹 放生難生存

他續說,不少放生者並不了解動物習性便貿然放生,例如紅耳龜,即俗稱巴西龜,原是外來物種,且會獵食原生物種或爭奪食物,部分人更將淡水龜放到大海,引發集體死亡。浸大生物系講師宋亦希博士指,近年有人到街市買俗稱「田雞」的虎紋蛙放生,導致其獵食本港特有品種的香港南海溪蟹,部分蛙類更帶有傳播性的致命疾病,隨時可在生態環境散播。

除大海、溪澗、水塘、水池等是放生熱點外,就連碼頭、海濱等亦淪陷。昨不少善信買來一箱箱海鮮,到北角碼頭對着海鮮合十、頌經後「放生」,更有海鮮檔檔主推薦購買蜆放生;但另一邊廂,則有人乘信徒放生後,準備捉撈起來「開餐」。

段國樑稱,近年興起放生海鮮,包括魚、蝦、蟹、貝類等,「喺街市買來放生」,每次均數以百隻計,坦言這類海鮮多屬人工飼養,放生後根本無法生存,呼籲停止放生活動,可改以茹素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