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高永文︰食肉菌普遍存在於社區

發佈時間: 2017/03/20

一名63歲女子本月初疑感染食肉菌,經過清創及截肢後死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食肉菌在社區普遍存在,若病人有長期病患,需小心處理傷口。家庭醫生提醒,市民處理海鮮時,需格外留神免受細菌感染。

據報道,該名63歲女子家屬表示,死者本身患糖尿病及心臟病,懷疑死者上月中被公廁沖廁水濺到傷口而受感染,其後進行4次清創及2次截肢,惟在本月初因多器官衰竭等原因死亡,家屬質疑院方未能及時截肢保命。

長期病患者高危

高永文昨表示,肉菌普遍在社區存在,若果病人有長期病患會影響免疫力,有傷口的話更要小心處理。對於病人在短短18天內,進行清創及截肢手術仍然無法保命,他形容是不幸的病例,指前綫醫護人員不容易作臨床決定,因非每個感染階段都出現病徵,未必在早期診斷到感染食肉菌。他又強調醫護人員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及保留肢體時要有平衡,需要與病人家屬充分溝通。

他續說,連同早前一名警員同樣疑染食肉菌後死亡,即一個月內有兩宗食肉菌死亡個案,是屬於不同種類的食肉菌,無法判斷是否密集病例,院方會嘗試就尋找感染源頭,但未必每宗都可找到。一名警員上月亦因出現嚴重肌肉痛楚及發高燒,其後確診患上壞死性筋膜炎(食肉菌感染)-,需截肢保命,惟警員手術後終告不治。

據衞生署網頁,食肉菌可由海水或海產內感染,或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貝殼類海產,病徵包括皮膚劇痛、紅腫。在本港患上由食肉菌死亡率約30%,糖尿病、高血壓等長期病患者屬高危一族。家庭醫生陳銘偉提醒市民處理魚類、貝類的尖刺部分時,需留意免受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