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睇港島西公院婦科 要等3年

發佈時間: 2016/10/31

公院新症輪候情況惡化,其中婦科最重災,7個醫院聯網有4個的新症均要等逾2年才首次見醫生,港島西更可能等足3年。有6旬婆婆因尿失禁於本屆政府開始時向聯合醫院婦科求醫,今年8月才能做手術,4年間由輕微尿失禁惡化至穿尿片。

據醫管局及立法會文件顯示,2012年的婦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除新界東醫院聯網外,其餘6個聯網的病人毋須等逾2年;惟截至今年中,婦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已大幅延長,除九龍中、九龍西、新界東外,其餘4個醫院聯網的婦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介乎112至164星期,即要等2年2個月至3年2個月不等。

港島東、西醫院聯網及新界西醫院聯網是重災區,當中港島西醫院聯網的婦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由12/13年度27星期,屬第二最短輪候時間,至今年中已成等最長時間的醫院聯網,達164星期。

醫管局:有措施紓緩輪候時間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指,專科輪候時間長引致不少問題,他舉例,有69歲患腰椎移位的獨居婆婆,於2012年4月因尿失禁於聯合醫院婦科輪候逾2年,即前年8月首見醫生,及後需再等2年至今年8月,才獲安排進行尿道收窄手術。婆婆由輕微尿失禁等到需穿上尿片,變成需人照顧的長者;該名病人並需申請由政府付費的綜合家居服務,每次送飯服務收費達80元。

醫管局回覆指,人口老化及醫療水平提高,市民愈來愈長壽,對公營醫療的需求持續增加,致個別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有所延長,強調已推紓緩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措施。

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解釋,婦科輪候長或與今年上半年孕婦較去年同期增3%有關,早產嬰分娩個案亦較去年同期增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