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研搬運機器人 助企業年慳$30萬

發佈時間: 2016/04/28

本港欲發展再工業化,有中大教授帶領團隊成功研發智能搬運機器人,一架搬運機器人可代替約3名搬運工人,一年可減省約20至30萬元,主攻製藥、衞生用品製造業及航空業,最近獲創投基金注資逾1,500萬港元,計劃進軍內地市場。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教授、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雲輝及其團隊研發智能叉車,利用工業相機作為主要感應器,可分析動態及靜態物件,其人工智能技術可學習倉庫或工廠環境的變化,避開障礙物,令搬運工作自動化。

去年全球人力叉車數量逾950萬台,叉車駕駛員人數逾1,200萬,以一10萬平方呎倉庫為例,一般需要50人操作搬運車。劉指大部分客人為港企,但於內地設廠,一部智能叉車可替代約3名叉車工人,內地一名叉車工人年薪約為11萬港元,一年可減省約20至30萬元人力成本;本港成本更高,一名叉車工人一年開支約為25萬港元。

大部分客人為港企

智能叉車現每部售50萬港元,但劉指須將他們研發系統,與倉庫既有管理系統合併,部分較細小的企業沒自設系統,但曾助一間衞生用品企業研發手機App配合使用,工人只須於App上點選機器人前往的位置,便能自動進行搬運工作,料企業約2至3年便可回本。

團隊成員之一、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陸洋指將首先接觸世界500強的企業,因預算較充足,容許較長回本期,對自動化認識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