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親子多溝通 多站在對方角度

發佈時間: 2016/05/19

七位中華基金中學中二生於半年間進行了一個關於親子關係的專題研習,參加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的比賽,獲得多個獎項。當初同樣覺得爸媽「好煩呀!」的他們,經過訪問專家、問卷街訪及分析數據等一連串工作後,開始懂得易地而處,明白父母的期望,都承諾日後要冷靜,減少親子衝突。

他們以探討親子溝通為主題,首先訪問大學輔導學系的博士,搜集得到現今父母與子女衝突的緣由,然後製作問卷進行街頭訪問,對象是學生及家長。搜集資料後,再進行電腦分析,最後提出建議,指出應該從個人、社區等層面多進行溝通輔導工作。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提倡設計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定時給予相關的講座、活動的資料,讓親子之間能有更好溝通。創意的手機應用程式和科學化的分析過程,令他們大獲全勝,同時亦開始令他們有系統地了解到「親子溝通」這抽象的概念。

電腦分析做建議

「調查最常見的是:青少年認為親子之間發生爭執的原因是由於兩代鴻溝、意見不合,父母則認為是子女的態度不好所致。」同學楊愷昕說。父母經常叫子女做功課,是表達愛的方式,但子女感到「又說這些……」,久而久之就避免與之說話。施葆昕說父母經常叮囑要考好中學文憑試,會覺得「好煩呀!」,但現在想到「他們想我將來的路好走一點。」她們倆加上許子悠,三名思考快的女孩成了隊伍的軍師。

冷靜體恤父母心

四名男生沒有天生的口才,但在數據分析上則貢獻良多。經過數字的分析,他們都明白父母「日鵝夜鵝」不無道理,劉晁麟說:「不會從言語上衝突,考試好一點來證明。」男生們總愛把感受放在心裏,他們開始理解父母的立場,都願意從行動上回應。然而知易行難,理解了未必能夠避免衝突,但他們意識到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雙方快要吵鬧時,先分開、飲冰水、深呼吸。」

玩不玩電子遊戲?

是次報告最特別之處,是邀請了八位家長,記錄他們與子女為期10天的溝通;同時,亦邀請八位同學與其父母進行10天的談話紀錄。記錄到第10天時,話題談及電子遊戲,有父母表示不希望子女玩電子遊戲,父母說:「雖然我並不支持孩子玩太多電玩,但我注意到適量的電玩能夠幫助他們放鬆。」另一方面,同樣的話題,孩子說:「我們(與父母)有一點爭論,但大部分時間都十分好。我希望父母明白玩電子遊戲的好處。」

(lydia.shfung@gmail.com)

撰文:馮淑嫻

編輯:劉淑雲

攝影:林良明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