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礦村親子探索遊 學習保育

發佈時間: 2016/05/20

馬鞍山昔日是繁榮的礦村,高峰時有多達3,000名礦工,與家人在村中建屋生活。三年前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把位處礦村遺址的恩青營周邊建築群修復,去年成立「鞍山探索館」用以推動保育,配合導賞活動,向公眾分享昔日礦村文化和歷史,其中更針對親子設計多元化的探索遊。

探索館位於偏遠深山,途中踏上石梯、路經小溪,方可到達現為三級古迹的建築物恩光堂、信義學校及全幢由花崗岩建成的幼稚園等。探索館培訓經理陳子恒(社工)解釋,因採礦業辛苦,山上物資有限,故當年教會見到村民需要,在當地建立教會和學校;1967年後礦場結業,因村民失業,開始散居山下,村校也結束。

體驗採礦過程

採訪當日,家長阿恩和四歲的Homme參與了探索活動中的「礦工學堂」和「懷舊運動會」,導賞員教他們用工具探索鐵礦,用手機加入放大鏡觀察礦石,並用篩子把混在泥沙中的鐵沙過濾出來。篩鐵沙很有趣,小朋友最興奮是在紙上用磁吸起鐵沙,令沙豎起。「在沙田住了20多年,也是首次聽聞馬鞍山有鐵礦。條村好山旯旮,入到去已感到很憩靜,而模擬採礦好特別,明白到金屬是如此開採和打磨出來。」

陳子恒謂晴天時會有定點追蹤活動,讓參加者在山上找礦洞。「礦村很大,定點追蹤時會見到礦洞、礦工宿舍、風機房等遺址;採礦業最高峰期全村住過10,000人,礦工要走路去不同工作崗位;找礦洞時孩子可想像當時的工作環境,是要穿過樹林、路經泥地,也會有很多蚊。」

礦斗車有機關

自選活動還包括學習製作道地食物、用紙摺礦斗車和玩親子懷舊運動會,他謂三項都可體會礦村人民生活簡單,愛就地取材。父母更有機會與孩子穿上當年的制服、戴起安全帽和拿起鐵殼電筒準備入模擬隧道,極之有趣。

撰文:胡麗珊

攝影:曾有為

編輯:劉淑雲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