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樓宇維修疑曾現圍標 65%顧問蝕本價投標

發佈時間: 2016/05/25

樓宇大維修工程屢創天價,競爭事務委員會發現在競爭條例去年底生效前,懷疑市場上曾出現操控投標行為,而在200個顧問招標紀錄中,有65%出價低於最低成本。

大維修圍標計劃之初,業主通常需聘請顧問;競委會以「篩選分析」市建局及房樓宇500個樓宇更新大行動中的項目,其中一個分析顯示某些顧問與承建商之間,及某些承建商之間,或互有關聯。競委會指承建商間有關聯,其中標機會會增加最多3成,而當承建商看來與顧問有關聯,中標機會則更高。

競委會邀請業內專家估算,規模最少工程顧問費最低成本,再分析200個顧問招標紀錄,發現超過65%顧問投標價低於專家估算最低成本。競委會質疑顧問為贏項目以超低價入標,後將維修翻新工程判予特定承建商得益。

圍標損失每年達$50億

分析結果雖然與公眾認為近年樓宇維修市場存在操縱投標行為的看法脗合,不過競委會署理高級行政總監畢仲明指出,不可單靠以上分析得出「圍標」的結論,要落地深入調查,而研究的標書亦是於競爭條例生效前發生。

全港業主反貪腐反圍標大聯盟發言人林卓廷估計自2009年起小業主因圍標而導致的損失,每年最少達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