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團友玩殘海星 生態遊反毁生態

發佈時間: 2016/05/25

夏天是海星繁殖月份,有旅行社辦探索海星生態團,本報發現有人活捉海星拍照,不少更被搬上沙灘「乾煎」。有生態專家指海星離開水面難呼吸,失保護色作用易被雀鳥捕食,遊人滋擾亦礙牠們繁殖。

近年流行生態遊,但部分人手多多活捉生物,隨時變生態「殺手」。本報在專辦本地生態團的「綠色假期Go Green Travel」(下稱:綠色假期)fb專頁,發現本周日上載的汀角紅樹林海星探索親子遊相片。相中有小童高舉海星拍照,亦有海星疑被搬上沙灘,甚至遭「翻肚」觀賞。

旅社負責人:海星較粗生

從網上資料顯示,綠色假期跟數個團購網合推海星生態團,收費138至148元,逾900人購買。本報向旅行社查詢,負責人黃先生指海星隨海水沖上岸,團友拍照後放回海中,形容「海星較粗生,曬幾個鐘都無問題」,導遊亦有提醒團友勿帶走生物。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的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看過相片後指,「不建議拿起海星,因海星離開水面,腮失去水份便難以呼吸。」當海星被人傳來傳去拍照,手部溫度逾30度,比海星及魚類體溫約10至20度高,溫差會令牠們如「燙傷」。

移離原生地方 易遭捕食

張指,相片可見部分海星疊在一起,屬進行交配中。「如翻轉牠們,有礙繁殖。」海星移離原生地方,亦失去保護色作用,易被獵食者如雀鳥捕食。她批評,若以「海星粗生」作解說,是錯誤生態遊概念。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黃志俊也指出,若海星離開水面,管足會收縮,意味受壓及受干擾。「牠們被翻轉後要費力才可轉身,隨時無力爬返落海而活活曬死。」

近年各式生態團出現,太多人恐有踩死生物之虞。黃說:「部分人帶走海膽及海參,海參被人搞得耐會噴內臟,噴得多就易死;亦有人將魚仔捉到岸邊生曬。」這些行為均嚴重破壞生態。

漁護署指,《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規定,未經許可不得在海岸公園及保護區範圍非法捕魚及採集海洋生物,包括海星,否則最高判罰25,000元及監禁一年。汀角紅樹林雖不屬海岸保護區,署方籲不要騷擾或捕獵生物,免影響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