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超新星爆炸 首捕衝擊波

發佈時間: 2016/03/24

美國太空總署(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成功捕捉一顆超新星的爆炸過程,並首次捕捉到因爆炸發出的「衝擊波」,被NASA稱為「天文學家的里程碑」。

開普勒望遠鏡成功拍攝到這顆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直徑比太陽大500倍的紅色巨型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並成功捕捉因而產生的「衝擊波」,過程僅持續20分鐘。

12億光年外 較太陽大500倍

由美國聖母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葛納維奇領導的科研小組,用了三年分析望遠鏡所觀測的50萬億顆恆星的光譜,結果找到兩顆超新星。一顆名為KSN 2011a,大小相當於近300個太陽,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另一顆名為KSN 2011d,大小相當於約500個太陽,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

研究人員在較小超新星上卻沒觀測到衝擊波,估計該星周圍環繞氣體,遮擋了其產生衝擊波。葛納維奇表示:「衝擊波閃光可持續一小時,運氣好才能捕捉,否則必須持續不斷觀測數以百萬計恆星。」

內核塌縮發送激波

當恆星內核塌縮時向外發送激波,衝破恆星表面產生異常明亮的閃光,被稱為「衝擊波」,最高亮度可比某些星系耀眼,其輻射能量如同太陽或普通恆星一生所輻射的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