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捐出一顆心 成全一家親

發佈時間: 2016/02/29

器官捐贈能讓徘徊死亡邊緣的病人帶來希望。本港現有逾2,000名病人輪候器官移植,去年共有128名病人成功進行器官移植。幾位康復者及家人昨出席感恩大會,感謝捐贈者與其家人的決定,讓他們得以重生。

育有3名子女、36歲任職教車師傅的陳英傑,去年父親節得知患上嚴重冠心病以至心衰竭,並需心臟移植才可繼續生存。陳太當時感到震驚及難以置信,她坦言最怕要與丈夫陰陽相隔。醫生其後為陳裝了外置人工心臟支撑着,惟等待心臟移植期間,陳於7月時不幸中風,嚴重影響吞嚥及說話能力,陳太對丈夫不離不棄,更每天到醫院探望,以示對丈夫的支持。

陳太指丈夫患病期間,子女會問為何爸爸沒回家,「5歲的二子曾向窗邊嚷着爸爸。」她憶述醫院告知可能有適合心臟為丈夫進行移植時,不禁喜極而泣,形容是「奇迹」出現!。後來丈夫成功換心,他們回想起從失望到盼望、絕望到希望,現終可一家團聚,覺得很感恩。陳英傑坦言十分感謝捐贈者與其家人的決定,令他可重生。

洗血9年 腎衰竭男過新生

另一位獲腎臟移植的陳炳倫,於1996年因急病入深切治療部後出現腎衰竭,開始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覆診,並插喉洗肚10年,前後做過二次腹部手術,因併發症轉為洗血,經歷9年的洗血日子。19年內3次走過死亡邊緣。至2015年他接受屍腎移植,手術後康復良好,他表示很感謝捐贈者及其家人賜予新生。

政府研「交叉捐贈」制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指,目前器官移植主要有兩大因素限制,一是遺體損贈數目有限,二是家屬是否同意損贈死者遺體作器官移植。

除捐贈遺體外,活體移植也是病人續命的方法。政府正探討腎臟活體移植「交叉捐贈」制度的可行性,舉例甲、乙兩個家庭均有親人需輪候腎臟移植,但甲方未能與親人配對成功,同時間乙方家庭亦出現配對不成,若甲方的腎臟適合捐予乙方患病親人,便可進行「交叉捐贈」。惟此舉仍牽涉倫理討論及運作上的安排,他期望稍後在社會帶出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