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夜訪蛙世界 引發孩子好奇心

發佈時間: 2016/09/23

一般小朋友多是由故事書認識動物,以發掘星球上好玩自然文化為信念的星人公社,早前在大潭舉辦「尋蛙探秘」活動,帶孩子走訪夜間小動物,鼓勵一家人拿着電筒、用耳朵搜索,引發小朋友好奇心。

夜間生物豐富,導師海星和小林先說指引,例如應要安靜到訪小動物的家園、照射牠們時要保持距離、以免電筒的熱力影響小動物,及要拖實父母並小心絆倒。熱愛青蛙的海星在手機上錄下不同青蛙叫聲,踏入大潭郊野公園前,大家已聽到如蟋蟀叫的響聲,她一聽便能分辨到是盧氏小樹蛙。「但這種蛙很小,有聰明的保護色。牠很可愛,希望今晚能幸運遇上牠吧!」

眼耳並用

小林邊走邊叫孩子用心望和聽,並在引水道上探視,只因黑眶蟾蜍愛以濕潤的洞口為家。當發現第一隻蟾蜍,無論大人細路都會興奮得大叫。「小聲一點!雖然青蛙是弱視的,但牠們仍可以感受到震動。」

海星用小尺子引蟾蜍到水道上讓孩子觀看,並指引小朋友留意牠背部的黑色突起物和指甲。「黑眶蟾蜍的指甲和蝌蚪都是黑色,那個突起物是牠的毒腺。蟾蜍是中國五毒之一,可以入藥。」可能蟾蜍感受到人多,突然撒了一地尿,令孩子更覺生物有趣。

觀察手記

孩子邊走邊找,不停有新發現:例如有的蛙肥、有的瘦;有的具彈跳力;有的行動緩慢。小朋友會注意到有些蛙的手趾有可愛吸盤,還見到有青蛙會揹住另一隻蛙。期間每發現一個品種,海星都會播出蛙聲、配合觀察日記解釋有趣的青蛙小百科。例如是否所有蛙都會叫?青蛙和蟾蜍有沒有分別呢?何解有青蛙會揹住另一隻蛙?

海星很鼓勵小朋友回家後,若有興趣便自行製作觀察手記,記錄每次出外的觀察。「爸媽可以問問孩子喜歡哪類小動物,未必是青蛙,可教他們上網研究。有一次有位小朋友完成了夜間觀察後,因見到本土的蟑螂品種金邊土鱉很特別,回去找了多款蟑螂,製作了一本圖鑑。」

對小動物保持幻想力

星人公社創辦人吳泳攀解釋,舉辦夜間觀察是想打開幼兒本能對動物的感應。「動物本來是孩子朋友,他們多由故事開始喜歡動物,故常見小朋友對住螞蟻會專心看半小時。找蛙兒時只需用好奇心去聽不同聲音,用回孩子天生的敏銳和興趣去親近便夠,認到簡單特徵如頭胸腹,知道那是青蛙,甚至不必記名字。觀察完回家畫下或砌出來更好,故活動前不主張先看資料。幼兒毋須太快看圖鑑,反而應多看漫畫式繪本,保持對動物的幻想。」

撰文:胡麗珊

攝影:曾有為

編輯:余敏

設計:nc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