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私人銀行是貼身理財顧問

發佈時間: 2014/10/24

昨日提到,我跟姊妹Macy談起,她有朋友買過一些內房股的債券。我估計,她的朋友很大機會是透過私人銀行(Private Bank)買入這些債券,因為這些債券一般都是賣給專業投資者的。

「專業投資者?妳的意思是,成為私人銀行的客戶,就等於專業投資者?」Macy突然對於私人銀行的服務很感興趣。

「嗯,是的,現時根據金管局的指引,私人銀行的開戶要求是客人至少存入100萬(美元,下同),可以是現金、股票、基金或債券,而存入資產能達到這個要求,就會歸類為專業投資者,可以買賣各種各樣的投資產品,當然包括結構性投資產品了!」

開戶最低要有100萬美元

「嘩,開戶也要100萬美元,那真的很尊貴了!」Macy感到有點驚訝。

「是呀,但100萬只不過是最基本的門檻,有些私人銀行可能要求200萬,甚至300萬呢!」

「但我好像聽過50萬也可以開戶口呢!」

「哦,以前或許可以,但現在必需要100萬了。如仍有50萬開戶的,那就不算正式私人銀行,行內叫這類是Mini Private Bank,又或者稱為尊貴或優越理財的客戶而已!」

「但成為私人銀行的客戶,有甚麼好處?難道就是買剛才妳說的內房股債券?」Macy帶點疑惑的口吻問。

「嗯,應該這樣說,私人銀行的客戶由於都是有實力的『投資者』,銀行是會為她們提供貼身的服務,例如度身訂造切合她們風險胃納的投資產品。如果是最高級的一種,客人就算想投資古董、名畫或其他藝術品也可以的。當然,最普遍的仍然會是金融產品。剛才提到的企業債券是其中低風險產品中,回報較高的一類;又或者金融海嘯前妳一定聽過的Accumulator和Decumulator等等。當然,這些產品本身的入場門檻較高,所以最適合向私人銀行的客戶推銷!」

「哦,金融界中人戲稱為『I Kill You Later』的衍生工具?」

投資獨特但風險較高產品

「不過,我強調,這些產品本身其實是中性的,根本不一定會『Kill You Later』,只不過,如市場環境逆轉,確實可為投資者帶來很大損失而已。但如市況配合,也可為投資者帶來很大利潤呢!但除結構性產品外,股票方面,例如一些熱門的新股,又或者某些公司的配股,有時候,私人銀行的客戶都是可買到,或者優先買到的。如妳是普通零售銀行或證券行的客戶,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即。」

「我大致明白,由於私人銀行的客戶都屬於專業投資者,故銀行可向他們推銷一些有較為獨特,又或者風險高一些的投資產品。對嗎?」Macy已掌握私人銀行的特色,又或者,作為私人銀行客戶可得到的服務。

「是的,但除投資外,私人銀行的客戶在貸款方面也享有很多優勢,如貸款的利息可低至Hibor或L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或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加少許點子,即是大約1至2%的借貸利息,甚至可借錢買保險等。近年大家都喜歡的人民幣投資,私人銀行的客戶也有機會買一些相關的結構性產品,回報會比單純的人民幣存款高!」

「嗯,聽妳這樣說,又真的很吸引呢!」Macy愈聽愈有興趣。

「既然妳已這麼清晰,妳有興趣開一個私人銀行的戶口嗎?」

「我是有興趣的,但我要跟先生商量一下呢!」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